麻将起源于中国,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产物,麻将是中国的国粹,早在上世纪80年代,就有“十亿人民九亿赌,还有一亿在跳舞”的说法,赌具就是麻将。如果有国粹排行榜的话,麻将肯定排在首位。 麻将的历史可追溯到唐朝,相传发明者为张遂,邢州巨鹿人,此人后出家当和尚,是为大名鼎鼎的僧一行,生于唐高宗咸亨四年(公元673年),死于唐玄宗开元十五年(公元727年),是当时最为著名的科学家,在天文、数学等方面有过杰出贡献。先后建造黄道游仪、水运浑仪这两座巨型天文仪器;又根据河南省平原上面四个规测地点,计算子午线长度和北极高度的关系;还编制出“大衍历”;约在唐玄宗开元十年(公元722年)前后,僧一行特编制一套纸牌,以供僧人娱乐之用。其宽二寸,长五寸,上印万、索、筒等图样。后复增加东、南、西、北、中、发、白等七字类,麻将形制初备;到元末明初时,学者万秉超把麻将、马吊牌、骰子和宋代三十二张宣和牌整合为一体;再至清代咸丰年间,宁波人陈政钥有感于纸牌诸多不便,于同治三年(1864)改造马吊纸牌为竹骨麻将并详定游戏规则。此后麻将普及于神州,地无分南北,人无分贵贱,时无分昼夜,注无分大小,爱好者涵盖面之广,无过于此。 中国有句老话:“小赌怡情,大赌伤身”,平心而论,在精力财力允许的前提下,麻将是项很好的体育活动。四人开战,气氛活跃;勾心斗角,智力运转;洗牌出牌,动手动脑;有输有赢,修身养性;七分牌运,三分牌技;做牌在己,成牌在天。至于能赢不能输,输钱又丢人,无运又无品,伤身又伤德等人等事,不说也罢。
文革初期,我才小学毕业,读书无门,造反无队,整天只能闲逛溜达。胜利区中心小学老师赵云龙是南洋归国华侨,不愿参与文革活动,便带着我们几个小屁孩学打麻将。所玩麻将从南洋带回,象牙面料,背嵌湘竹,手工雕刻,瘦金字体,极为精美。两张课桌一拼,四条板凳一围,垫上棉毯,即可开战,每天通常打四圈,从中午1点战至下午6点,持续了大概一年多时间。当时采用传统算番法,门前清,不求人,自摸,摸精,妖头,2、5、8头,喜相逢,一般高,姐妹花,步步高,全带幺,全断幺,十三幺,十三烂,小七对,碰碰糊,混龙,花龙,青龙,混一色,清一色,变化很多,极其好玩。赵老师对我们的牌风要求极为严格,伸手摸牌出牌,袖手观牌思牌,胡牌后平摊牌面,结算后才推牌重洗,胜无骄矜面色,败有坦然胸怀。经此牌风牌品熏陶,本人成年后极少计较个人的成败得失,把愿做该做的事情做好,享受能得到的一切,心态心境极好,虽然浪费了一段时光,也算是失之东隅,收之桑榆吧。
|